信息索引號 | 014008089/2018-00123 | 發文日期 | 2018-03-27 | 公開日期 | 2018-03-27 |
文件編號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公開形式 |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社會 | ||
有效期 | 長期 | 公開程序 |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 ||
主題 | 勞動、人事、監察--社會保障 | 體裁 | 通知 | ||
關鍵詞 | 社會保障,通知,公開 | 文件鏈接 | |||
內容概述 | 該企業員工,而是中介公司的業務員,受該企業委托招聘操作工,并不能安排之前承諾的高薪職位。 分析:由于結構性用工荒的存在,用工單位會委托中介公司招聘緊缺崗位的人員。而中介公司為了吸引求職者,會虛構高薪崗位誘騙員工入職,從而賺取企業提供的招聘獎... |
又到“金三銀四”的求職高峰季,
我市就業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良好局面。
然而,
在良莠不齊的招工市場里,
不時會出現各種包裝好的“招聘陷阱”,
無論是進城務工人員,
還是應屆畢業生,
一不小心,
你就上當了。
為此,無錫人社本期專門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招聘騙局,提醒初入職場、缺乏求職經驗的求職者提高警惕,對有相似情形的“陷阱”保持應有的警覺,提高防范意識,在求職路上少走彎路,不掉陷阱。
陷阱一:“掛羊頭賣狗肉”,以高薪職位誘惑招聘普通員工。
案例:小張是一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招聘網站看到無錫某知名外企招聘制圖師,薪酬很高。小張欣然前去應聘,一名自稱該企業人事負責人的工作人員對他進行簡單面試后,安排小張到了生產一線當操作工,并告訴他這是公司規定,管理和技術崗位新入職的員工都要到一線“鍛煉”一段時間,很快就能轉崗。但小張工作兩個月后依然在做操作工,這才感覺上當了,找到那位“負責人”,其實他并非該企業員工,而是中介公司的業務員,受該企業委托招聘操作工,并不能安排之前承諾的高薪職位。
分析:由于結構性用工荒的存在,用工單位會委托中介公司招聘緊缺崗位的人員。而中介公司為了吸引求職者,會虛構高薪崗位誘騙員工入職,從而賺取企業提供的招聘獎勵。
拆招:對于這樣的陷阱,小張還是可以提前判斷而不用等兩個月。一是進公司后,應該先與公司HR部門對接,了解上崗和薪酬情況;二是必須在一個月內要求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明確崗位、薪酬。如果發現與招聘信息不符時,就可以及早采取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陷阱二:注冊多家皮包公司,互相串通騙取費用。
案例:小趙初到無錫,在火車站看到招聘廣告前去應聘,中介公司收取200元中介費后將小趙介紹到A公司,A公司幫小趙辦理入職登記后,遲遲不安排他上班。在小趙的催促下,A公司又以業務需要為由將小趙轉介紹到B公司,B公司稱入職前需要培訓,收取了小趙500元的培訓費,但實際并未安排小趙培訓,也未提供職位。其實,A、B兩家公司均為中介公司老板注冊的皮包公司,小趙發現上當后要求退還費用,中介公司和A、B公司互相推諉不肯退還。
分析:收取中介費后不安排工作是非法職介的傳統牟利手段,近些年則衍生出了串通關聯公司先辦理入職,再以各種理由辭退或者注冊多家皮包公司多次轉介紹等方式,增加了求職者被騙后維權的難度。同時,收費的形式也從單一的中介費發展到了數十種,如報名費、服務費、會員費、有價求職卡費、體檢費、保險費、辦理費、抵押金、資料費、勞動協議保障金、信息建檔費、IQ測試費、人才鑒定費等等,名目繁多,花樣翻新,實為詐騙。
拆招:凡是只登個記就收取費用的所謂公司,基本都是“黑中介”,建議求職人員,一定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不要因為一時求職心切,讓自己好不容易積攢下的血汗錢打了水漂。
陷阱三:利用網絡求職信息,虛構職位詐騙求職者。
案例:老李是一名卡車司機,和老板產生矛盾想換一份工作,于是在網上發布了個人求職信息。沒多久就有電話跟他聯系說某某運輸公司想錄用老李。老李依約在某物流停車場與該公司“老板”見面,對方查看了他的駕駛證等材料,表示愿意高薪雇傭老李,但需要收取1500元風險金。由于收取風險金是業內行規,老李沒有懷疑就繳納了,對方也出具了蓋有公章的收據讓老李回家等通知。但過了一段時間,老李一直沒有等來高薪的工作,相反再次聯系那名“老板”時,發現電話已停機。其實老李遇到的是一個專門通過收集網絡求職信息實施詐騙的團伙,他們會針對求職信息“定制”詐騙手段,編造“風險金”“保證金”“培訓費”等名目詐騙求職者。
分析:網絡時代,主動求職者的信息往往會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通過對求職者信息的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詐騙活動,是電信詐騙的新手段。
拆招:這又是一個騙錢伎倆。還是要提醒求職者,不要輕易拿錢出去。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迂回一下,找一些借口,比如身上沒帶錢,是否可以先上班,錢在工資中抵扣等等。如果對方支支吾吾,肯定有貓膩。
陷阱四:承諾高額“返費”,侵犯合法權益。
案例:老王經老鄉介紹到無錫打工,老鄉告訴他通過中介進廠不但不用交求職費,還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返費”。于是老王在老鄉的指導下,通過中介進入某公司成了一名“外包工”,中介跟老王約定,只要工作滿45天,除工資外還能獲得兩千元的“返費”。老王工作了40天,眼看就能拿到返費了,不想車間負責人卻以違反規定為由將他開除了。老王去找中介理論,中介一口咬定只要沒做滿45天就不能領取返費,而老王去結算工資時,被告知離職當月的工資因為違紀被廠方扣除了。
分析:“招聘返費”看似雙贏,實則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額“返費”的來源往往是克扣勞動者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等非法途徑,同時由于“返費”約定不受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保護,在結算過程中往往會被克扣甚至根本無法獲得。
拆招:始終要相信,天上掉不下餡餅,倒是招聘的陷阱防不勝防。建議求職者還是要有一顆踏踏實實找工作的心,不要被意外的“驚喜”所迷惑。這樣,就一定會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不上當不受騙。
小編提醒:
上述這幾個案例有幾個明顯的特征,第一是用高薪、返費等金錢誘惑,第二是利用網絡發布虛假信息,第三是利用求職者求職心切的特點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對此,求職者要如何防范呢?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多注意和留心:
要注意關注中介機構的資質。應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具有無錫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頒發的《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的職業中介機構求職登記。
不輕易相信所謂的“單位負責人”。建議還是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推薦介紹或參加人力資源交流洽談會,與用人單位面洽。
網絡求職時仔細分辨網站的安全性,核實招聘信息和招聘公司的真實性。推薦登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網站如無錫人力資源招聘網(www.wxhrzp.com)查詢招聘信息或發布個人求職信息。
對承諾高薪、返費職介行為提高警惕。對于一些高出市場一般勞動價格的“高薪”或者與自己實際學歷、經驗差距明顯的“高薪”,一定要多長一個心眼。如遇到像案例一中出現的“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要果斷“拜拜”,并及時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舉報。
凡是提出入職以收取費用、扣押證件為前提的,都是違法行為,要堅決抵制。一旦遇到,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
以上提醒希望能為求職路上的朋友提供到幫助,同時祝大家心想事成,求職如意!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碩放熱線網 蘇ICP備16032186號-2
地址:無錫新吳區碩放通祥路88號(東吳面館隔壁) EMAIL:[email protected] 管理員QQ:390805428